卢红,博士,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日地空间网络科技委委员、中科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科技委委员。中央统战部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五届理事。西藏羊八井宇宙线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曾任科技部国际政府间合作项目(973)首席科学家助理,主持过科技部国际重大合作项目子课题,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课题。目前,从事宇宙线与太阳活动及日地空间环境相关联的物理课题的研究,在羊八井中意合作ARGO实验、中日合作ASγ实验以及我国第一颗地震电磁卫星高能粒子探测器载荷的研制和我国首次南极宇宙线Muon子探测等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





1984年,卢红从相思湖畔启航,开启自己新的人生旅程。从民大毕业后,卢红去到百色高中任教。任教期间,卢红一心想要提高自己,弥补自己当年没有去到理想大学学习的遗憾,考虑到与教学结合,他选择报考北京师范大学的教育法专业研究生,但结果总是不尽人意。一筹莫展之际,他给本科物理80级的班主任覃一平老师写信请教,覃老师当时已是北师大天文系87级硕士生。 “为什么不报考物理类的专业?”覃老师一句话点醒了卢红,也给了他信心和激励。第二年他改为物理类的专业,便一举考上了北师大天文系90级硕士生。
采访中,卢红谈到覃一平老师是他的贵人和恩师,若是没有覃老师,他不会考上北师大,更不可能也不会有如今的成就。卢红还向我们介绍覃一平老师是“金牌教师”,覃老师如今是广州大学的教授,是前不久在《nature》发表论文的我院陈志福老师的导师。还有广西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的院长梁恩维教授,也是覃一平老师的学生。2014年,卢红一行人和覃一平老师在民大聚会,祝贺覃老师60岁生日。当时,从没有正式学过填词写诗的卢红,情不自禁、模仿打油填了一首《满江红》,来表达他对覃老师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满江红—2014甲午马年敬贺覃一平老师60寿辰》
甲子幸会,民大路,诸君欢悦。
谢恩师,举杯共赏,盛赞热烈。
四十育才甘与苦,六秩科研星和月。
探宇微,英文期刊首,功名切。
伽玛暴,谱如铁?
类星体,统计缺?
衷肠牵系考研尚有约。
老骥薪传三江梦,伏枥培李一腔血。
求真知,极目向天枢,再跨越。
(三江指:右江、邕江、珠江)
回忆在民大读书的日子,卢红说印象最深的是绿荫丛中古骆越风格的大礼堂,当年的毕业照就是在那里照的。还有相思湖,“还从湖畔觅相思”,这是他的摇篮,是他魂牵梦萦的地方。“我对当年的物理系80级组织的全校各班级足球赛也印象深刻,还记得当时打出的宣传组织口号是:足球是一门伟大的艺术!真是既激情又浪漫,结果我们班拿了全校冠军。物理80级挺厉害的,唱歌拿奖,演讲拿奖,劳动也得过表扬,毕业时有3位同学还参了军,这在高校应该是第一次吧。我们班还被评为自治区“三好”先进集体呢。正是在这个集体里,通过不断学习、交流、积累、沉淀,我才走到了今天。”卢红说,在民大他结识了恩重如山的老师和情深意长的同学,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友谊,磨练了品德和意志,也收获了自信,打下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
我们了解到,卢红老师有在西藏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任客座教授和学术委员会主任的经历,他和我们分享了那一段经历:由于在羊八井开展实验,他们一直都与西藏大学合作,他们还帮助西藏大学申请上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有关部门任命卢红为学术委员会主任。1996年他做博士后时,老一辈科学家怕他动摇到高原缺氧环境开展实验的信心和决心,在卢红第一次去西藏时,就让羊八井宇宙线国际合作的中方首席科学家和观测站的创始人谭有恒教授亲自带他上去,在拉萨参加了西藏大学互联网接通的仪式。他说自己对那段经历印象深刻,如今回想起来也感触颇深“那些从雪域高原深山出来的大学生的兴奋、高兴劲呀别提有多感动了,他们从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出来一下子和全世界联通了”,说“一跃千年”也不为过。当时有位学生叫陈天禄,还过来看看我,他说没有见过博士长什么样呢。后来他留校了,现在当上了理学院院长和教授,是“百千万人才工程”学者。习近平总书记参观西藏大学时,让他介绍羊八井宇宙线实验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问:我们在世界上能占有一席之地吗?他自豪地说: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了!总书记高兴地与他握手祝贺。看到这一幕,我深有感触:一个人只要遇上对的环境,对的时间、对的人,加上自己的努力就能够成功。”
作为研究领域的专家,卢红分享了支持他在这条路上坚定不移走下去的决心和初衷,“说得俗一点就是想成名成家,然后养家糊口。好听一点就是把个人理想价值的追求与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我应该还算是有抱负有追求的人吧,小时候对科学家很崇拜,但没想到自己要从事科研。初中毕业时我的理想是上山下乡,因为那样可以每年都能给我奶奶带回她爱吃的糯米。后来高考没考好,立志考研,结果走上科研的道路,觉得这是最好的安排吧,关键是走好选择的路,而不是选好走的路,我也就这样一直走下来了。”
提起如今的民大,比起当年的“民院”,成立了许多新的学院,拓展了许多新的学科和专业,办成了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综合性、国际性的大学。当然,也有“高楼之多”,各种独具少数民族风格的建筑,一栋栋令人目不暇接,硬件设施先进。说起物理系,卢红脑子里浮现的是一位位恩师的音容笑貌,“虽然有些已经故去,但他们组成的授业团队,就是物理系的核心与风骨,是我恩深似海的存在。至于数学系,当时来教我们高等数学的,都是数学系派来的老师,两个系传统上各有自己的特色也有很好的联系。”
作为物理学领域的专家,卢红嘱托相关专业的同学: “目前,物理学重大基础理论已经多年没有突破了。我们知道自然界有四种力,上个世纪物理学家已经统一了其中3种,现在只差引力还没有与其他3种力统一,而引力产生的效应只能通过观测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才能看到,因此物理学与天文学的交叉融合注定是越来越紧密,甚至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多信使天文物理和极端条件下的物理天文的时代已经来到。像我从事的宇宙线探测已经迈入了PeV(1000万亿电子伏特)观测能段以上的窗口,里面肯定有亟待发现的大量的新现象、新物理。现在我们又陆续发射了天文、空间观测卫星,使我们看到更清晰、更遥远的宇宙,这里面都可能孕育着重大物理的发现。还有引力波的探测也是新的天文探测窗口。我们高能物理所在西藏阿里就有地面探测原初引力波的实验,一旦探测到原初引力波,肯定获得诺贝尔奖。这些方向我们都欢迎来报考,但你必须跨过英语和基础理论考试这道门槛。希望有志考研的同学在校多做物理题、数学题,最好要把参考教材里面的习题全部做完;还要勤动手做实验,包括在计算机上编程动手、动脑,这样才能学得扎实、融会贯通,对考研和将来的科研都大有好处。要相信我们每一步的行动与努力都不白费,都是一次次能量的累积,不断积分下去,当满足了条件,‘受激辐射跃迁’就蜕变为人生的飞跃。”
卢红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同时还是一名人民教师,他以教师的身份嘱咐如今的民大学子,不管是身在校园或身在社会,都要牢记“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厚德第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保持善良,做好人,做善事,结善缘,最重要的是先做对人,学好专业知识,才能走遍天下都不怕。一入民大门,终身民大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采访最后,卢红为母校送上70周年的祝福:70年薪火相传,民大人用民大精神谱写了一部辉煌的史诗,建成了祖国西南边陲一所独具民族特色、区域特色和国际特色的现代大学。我感谢母校的教育和培养,感谢恩师们的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祝愿母校:秉承传统,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发展与进步,祝愿母校生日快乐!祝愿老师们、校友们身体健康!祝愿学弟学妹们前程似绣!